技术服务

技术服务

最新资讯

降雨频繁如何养虾?

降雨频繁,养虾调水、抗应激将是“持久战”,水产养殖户必须提前做好各类防病、防灾措施。

对虾应激的根源

1、渗透压变化。持续的强降雨会有大量淡水流入虾塘,使池水盐度发生骤降,从而引发对虾应激,会损伤对虾的渗透压功能。

2、水温剧变。低温、阴雨、寡照会使虾塘水温剧降,表层水温往往较低,水温骤降对虾难以适应或引起应激脱壳,或会引起对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,出现空胃,空肠以及肝脏萎缩等现象。对虾免疫功能降低后,抗病力差,易发生各种疾病。

3、水质剧变。由于工业污染等因素,雨水往往是酸性较多,因此虾塘水质在暴雨期间基本呈酸性居多,而ph下降使对虾携氧能力也下降造成体内亚缺氧。另外,由于水体上下层温差大,溶氧降低,水中的有机物无法进行有氧分解,使水体中氮元素在硝化过程中受阻,而进行厌氧分解导致亚硝酸盐、氨态氮等有毒物质猛增超标,导致中毒而引起虾病。

4、溶氧变化。长时间的下雨使阳光减弱,会导致虾池浮游植物生长缓慢,光合作用减弱,甚至由于环境剧变使许多藻类死亡(倒藻),消耗水中氧气,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。而且暴雨后若无增氧机增氧、搅动,雨水在表层,出现虾池溶解氧分层,上下水层溶解氧无法交换,往往造成底层亚缺氧,产生对虾暗浮头现象,严重时底层缺氧,引起虾死亡。

5、死藻多菌。雨季尤其是长时间阴雨天或暴雨,长时间光照强度不足,会造成大量死藻,并释放藻毒素;同时藻类死亡后环境恶变会使致病细菌繁殖加快造成致病菌超标,使对虾发生病害,对虾感染弧菌诱发红体等疾病的发生。

弧菌在感染初期很难被发现,对虾在感染弧菌较轻时,部分对虾食线不清晰,肝胰脏颜色变淡;身体微红,鳃发黄,零星掉苗;而较重时则会出现断肠空肠,肝胰腺发白,鳃发黄;多数池子提料台会发现数尾死虾,活虾摄食不佳,个别池子掉苗严重;还有严重感染的时候,会发现对虾肠道内已经充满了黄色脓液,鳃部发黄或腐烂,肝胰脏肿大、发白;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及时清理死虾,活虾的摄食情况也大大减退。

对虾弧菌病的如何防治?

1、稳水净底,降低盐度

水质调理不好,是万病的根源。弧菌最赖于生存的就是这恶劣的水质,倒藻、死藻沉入池底,弧菌栖息于此,严重危害了对虾的生存环境,另外对虾还可能摄食了一些藻类,导致对虾肝脏肠道被弧菌严重入侵,水质的调节就是要破坏弧菌赖以生存的环境,在灭杀弧菌必不可少。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改底操作(底霸99、黑底净),氧化底泥,偿还氧债,搭配补菌操作(粪硫除氮素、粪硫底改)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,可以有效的抑制弧菌的生长。

另一方面就是降低水体的盐度,高盐度的环境中弧菌更容易爆发;比如副溶血弧菌是海水弧菌又称嗜盐菌,盐度越低,其生长繁殖速度越慢。所以,有条件的可以在池塘中添加一些淡水,或使用抑菌产品(弧净降低池塘的盐度以达到抑制副溶血弧菌繁殖和生长。

2、免疫防治,护肝肠

提高免疫力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,一是使用免疫刺激物(免疫多糖),具有激活酚氧化酶系统的作用,同时和虾青乳搭配(乳化虾青素),有效保护对虾肝胰腺,促进肝胰腺发育。提高血细胞的吞噬性及消化和杀死外来入侵微生物的能力,从而提高虾的免疫力。

另一方面则是使用一些发酵型饲料,也就是常说的“熟料”,再配合上料猛、诱食水产酵母来提高摄食率、降低饵料系数。一来可以减轻对虾胃肠的负担,增加吸收效果,提高机体抗病力;二来是也可降低粪便排出,饵料系数降低后,残饵粪便沉降到了池塘底部就变少,就避免陷入了因饲料吸收等问题引起的底部底臭,水质恶化的死循环,弧菌便无处遁形。

3、杀菌消毒,降低对虾感染风险

目前市面上有众多的杀菌产品如碘、过硫酸氢钾、二氧化氯、漂白粉等一些杀菌剂(双氧底净、铁甲卫士)。

消毒剂有刺激性要注意,使用不当的话,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,趴边上草、不吃食等现象,重则会造成虾蟹伤亡。建议配合等解毒抗应激产品使用(碧水99、解毒王)。

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