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一季度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形势分析
2014年继续组织全省11个市、71个县(市、区)展开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,共设立监测点369个,对21个水产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。现将
第一季度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如下:
1、病害数量较去年增加
21个监测的品种中,草鱼、鲤鱼、鲫鱼、乌鳢、大黄鱼、南美白对虾、鳖等7个品种发病,共监测到各类病害18种,其中病毒性疾病1种、细菌性疾病9种、真菌性疾病1种、寄生虫性疾病1种、其他病害4种、不明病因2种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发病品种增加了南美白对虾1种,也即今年我省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提前;病害种类总数增加6种,其中真菌性疾病病害数保持不变,其他性质的病害数均有所增加。本季度监测到的乌鳢冻死、草鱼车轮虫病、鲤鱼肠炎病和赤皮病、大黄鱼弧菌病、对虾桃拉综合征和弧菌病,鳖病因不明等8种病害在去年同期未监测到,而去年监测到的鳖穿孔病、白点病等2种病害在今年未监测到。
2、发病程度有所增重
2014年一季度总体发病程度比2013年一季度略有增重,月平均发病率1.74%、月平均死亡率0.04%均比2013年同期的0.85%、0.01%有所增加。一季度监测点因病害造成经济损失50.58万元,虽然仅为2013年同期的36%(2013年一季度由于大黄鱼内脏白点病造成了136.08万元的损失),但约为2012年同期的4.28倍。
3、部分病害发生较为集中
一季度淡水鱼类水霉病较为常见,在草鱼、鲫鱼、鲤鱼等品种中都有发生,且池塘、流水养殖模式均出现该病,共有8个监测点监测到水霉病。发病种类最多的品种是鲤鱼,共监测到烂鳃病、肠炎病、赤皮病、竖鳞病、水霉病、鸟害、不明病因等7种病害。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,共监测到弧菌病和桃拉综合征2种病害,其中3月份的桃拉综合征造成了40万元的经济损失,占一季度总损失的79.08%。大黄鱼监测到弧菌病和假单胞菌病2种病害,乌鳢监测到冻死和缺氧2种病害,草鱼监测到车轮虫病、水霉病2种病害,鲫鱼监测到竖鳞病、水霉病2种病害,鳖监测到腐皮病、溃烂病、生殖器外露3种病害,另外3月份池塘养鳖还监测到不明病因的病害,病死鳖体表没有症状,可能与冬眠过后体质较差有关。
4、第二季度发病情况预测及养殖注意要点
第二季度养殖对象进入生长期,其摄食活动增加,残饵增多,容易滋生细菌;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,病原体繁殖加快,水产养殖病害也会相应的增加;且6月份我省各地又恰逢梅雨季节,阴雨天气较多,水质易变,容易引发各类病害。
根据历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果,第二季度淡水鱼类可能发生赤皮病、烂鳃病、水霉病、寄生虫病等;海水鱼类可能发生弧菌病、刺激隐核虫病等;南美白对虾需警惕早期死亡综合征和病毒病;罗氏沼虾需警惕“老头虾”;蟹类可能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;温室鳖仍将以溃疡综合症、穿孔病、腐皮病、生殖器外露等为主,在移养至外塘过程中要注意操作,避免损伤、应激引发的病害。
在养殖过程中要提高科学防病意识、采取健康养殖技术,认真做好养殖过程的管理工作,尤其要注意天气变化,特别是在特殊、恶劣天气期间,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,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。不同品种的病害防控措施有所不同,具体如下:
鱼类:定期做好水质消毒和食台消毒等工作,抑制病原滋生;日常管理中要掌握好投饲量,注意饲料的贮藏,保持饲料的鲜度,杜绝投喂霉变的饲料。此外由于已进入鱼苗人工繁殖时期,要做好孵化设备、鱼巢的消毒工作,防止孵化过程中鱼卵、鱼苗水霉病的发生:鱼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,并除去过多淤泥;网箱用5%的食盐水溶液浸泡半小时;鱼种放养时,用2%~3%食盐溶液药浴10min ~15min;发病时可以使用水霉净或硫醚沙星进行治疗。
虾类:计划放养的池塘,应彻底清塘后,于放苗前一星期培育水质,并于放苗前一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,以提高苗种成活率;坚持从良种场或规范和声誉好的苗种繁育场引进苗种,尽可能索要检疫证明,确保投放无病无伤、体质健壮的苗种。养殖期间保持水体洁净,每10天用0.4毫克/升二氧化氯或0.3毫克/升聚维酮碘对池水泼洒消毒一次,并交替施用微生物制剂,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;有条件的可定期(5天~7天)检测养殖水体中弧菌密度,发现池水弧菌总数超标及时进行水体消毒;在对虾饲料中定期添加免疫增强剂和维生素C,视天气及对虾体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,以虾吃7分~8分饱较好。
鳖:温室鳖注意控温,加强日常消毒工作,注意水质调控,并可在水中泼洒三黄粉等中草药预防疾病;起捕分池过程中要小心操作,避免应激、损伤而导致发病;池塘鳖在经过冬眠期消耗后,体质较差,开春后易感染疾病,要密切观察其行动和摄食状况,及时做好病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,防止大面积病害的发生。